坐著大巴,一路向澄城飛馳,下了高速,沿著蜿蜒的國道,伴著層層的臺塬,繼續(xù)向前的18公里,讓我離澄城這座小城越來越近。
澄城距今已有四、五千年的歷史,是一個古老的縣份,春秋屬晉,秦始設北徽縣,從北魏始建澄城縣,縣名縣治沿用至今,已有1540年。這里土厚水淳,風和俗美,梁原起伏,山川壯麗,歷史上曾有過"澄城八景",如今更勝當年:壺梯山幼樹成林,翠柏環(huán)繞;龍首壩湖光瀲滟,雪浪排空;大市場古色古香,游人如織;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,雄居縣城。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(fā)展,澄城在這個活躍的時代展開他新的樂章。
我來這里的時間并不長,個人感覺澄城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:縣城不大,街道繁多,而林在街道兩邊的大小餐館更多。更讓我覺的好奇的是大街小巷滿是水盆羊肉館和麥子泡小吃店,我想這也是澄城最具特色、代表性的兩種風味小吃吧。那咱今天就先從這水盆羊肉說起。
水盆羊肉,在澄城又叫羊肉湯,大碗湯,羊肉泡饃。主要以優(yōu)質羊肉、羊骨加十余種輔料經多道工序烹制而成,食用時加以新鮮香菜,具有料重湯鮮,肉爛味醇,筷觸骨離,香氣四溢等特點。在這里每家店都有一樣的鎮(zhèn)店之寶——“羊肉墩子”和“羊雜墩子”。就是將羊肉或羊雜放入油鍋加辣椒,蔥等調味料,再加入新鮮羊湯炒制,然后將其裝入一個白色大型容器放于桌子中間,羊肉(羊雜)在容器中堆積如山,看上去就像是木頭墩子。
人家都說澄城的水盆有名主要在于這里的餅。燒餅是月牙形的,吃的時候從餅尾開個口,整個餅就自動敞開了,然后夾上店內自制的油潑辣子和羊肉,一口咬下去真是美味的不得了。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辣子是用羊油做的,里面加了各種香料凝結成塊,必須配上熱乎乎的餅和熱乎乎的肉才能將其化開,不然就沒法食用,所以澄城縣的水盆關鍵在于熱乎酥脆的月牙燒餅。這里的水盆羊肉跟西安的不大相同,一般早上開張賣至中午兩點便結束了營業(yè),這一點倒跟西安坊上有名氣的泡饃有點相似。這里的湯沒有粉絲,只有肉和香菜。肉分純瘦和肥瘦,湯分加明油和不加明油。這里跟西安最大的區(qū)別就是羊肉湯隨便喝。來這里的人先喝一碗湯,然后讓老板添滿,用一個餅加肉,最后第二餅沒肉可加了,將餅掰成小塊泡進湯里連吃帶喝,吃飽走人。據(jù)介紹,澄城人一般在上午九點至十點吃羊肉,然后干一天活,中午不吃飯,一直堅持到晚上。所以這可能就是這里的羊肉只賣到中午的原因。
而第二種風味小吃——獨特的麥子泡,僅屬于澄城本地。我敢說如果你不來這里,將永遠不知道世間還有這樣的小吃。
麥子泡是以大麥籽入鍋熬湯,里面放上油炸過的豆腐、涼粉等,上面漂浮著一層厚厚的紅油辣子,最不可缺者的是一些豬下水包括有豬肝、豬腸等,撒上香菜。豬雜鮮美,豆腐香辣,麥子湯醇厚,極其美味。澄縣街上有很多賣的麥子泡,據(jù)說以馮原鎮(zhèn)的最為著名。該小吃跟水盆的區(qū)別是,不是以餅為主食而是以饃為主食。一碗湯配兩個饃,吃的時候將饃掰成小塊扔進湯里,饃將湯上面漂浮的油辣子全部吸進去,在熱乎乎、火辣辣的吃進嘴里,很是過癮。
在澄縣的農村過紅白喜事,麥子泡很受歡迎。早上起來,必是一頓熱氣騰騰的麥子泡。煮肉的腥湯水熬上一大鍋大麥籽,放上大油辣子,然后將昨天扯席中的大肉,豆腐,悉數(shù)撿出,逐漸放到鍋里。而在麥子泡里放豬下水,實在不是刻意為之,而是這些里物不上臺面,用不到正席上,只能用到第二天的麥子泡中。來的早的,肉多湯少,來的晚的,湯多肉少,到了最后,大肉豆腐用完了,只能上些麥子湯.辣子水,泡上饅頭,也能混個肚子圓。幫忙的村里人,一人掂個瓷碗。碗里是紅油辣子,熱氣騰騰,吃的人是滿臉冒水,滿頭大汗。看院里,有如紫氣祥云,繚繞不絕,無形中又增添了紅白喜事的喜氣,熱鬧氣。不論事大事小,第二天這一頓麥子泡下來,皆能吃個干干凈凈,盆光碗凈,沒有絲毫浪費。澄城人的節(jié)儉,在此表現(xiàn)的最為充分。
以上介紹的是澄城給我印象最深的兩種食物。在這里,除了有美味的食物值得我留意外,它還有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特色的地域文化值得我去發(fā)現(xiàn)。我將會繼續(xù)我的探索,讓自己熱愛生活的腳步不斷地前行,因為我始終相信每個城市,每個地域,每個階段,都有著值得我們尋找、發(fā)現(xiàn)與品味的地方。